今天是:
欢迎访问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网站!

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和专家共商发展新思路

来源: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2-07-06浏览次数:52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暨专家研讨会7月4日举行。会议由副校长、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主编丛玉豪主持。副校长、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柯勤飞,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郭本瑜、李新洲教授等编委、特约编审以及理工科学院院长出席会议。
    会上,学报编辑部主任王正平教授简要汇报了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最新工作进展及所面临的新挑战。多年来,学报人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心打造学术品牌,坚持学报发展为学科建设服务;恪守以“五个意识”为核心的学报精神,为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尽心、尽力、尽责。在学报哲社版不断取得全国学术制高点的同时,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继2010年荣获教育部评选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上海地区最高奖)之后,自然科学版编辑加强向著名专家组稿力度,刊物“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等主要评价指标逐年显著提高。2011年又获全国高师学报系统“十佳学报”殊荣。自然科学版编辑室还荣获全国高师学报系统“十佳编辑部”称号。王正平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和学界朋友的真诚帮助。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学报人必须居安思危,积极提出应对思路,进一步依靠广大专家教授,提高自然版的学术竞争力,为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自然科学版编辑室主任冯珍珍副教授介绍了即将启动的“网络化编辑系统”。
    与会的编委、专家随后就如何面对学校新形势,更好地发挥编委、专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意见及建议。如建议适当提高学报论文在学校、学院考核评价系统中的比重;注意学科领域的新思想、新动态;开设有特色的新栏目吸引作者和读者,加强学报与学院学科建设的互动等。全体与会编委及专家表示,将继续全力支持学报工作,运用好“网络化编辑系统”,为学报组织高质量稿源、把关稿件质量,进一步提升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影响力。
    丛玉豪首先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向为学报工作付出过辛勤努力的各位编委专家、各理工科院长、部处长以及学报编辑部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谢。丛玉豪说,学报是学校的“学术窗口”,是发表学术论文,培养学术队伍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新的严峻挑战面前,应充分发挥亮点和特色,针对主要问题,把学报打造得更好。学报编辑部对各位编委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梳理研究,逐步采纳,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案。学报应当继续依托编委会,提高学术质量。希望每个编委、理工科学院学科带头人,积极支持学报工作,每人每年至少在学报上发表一篇署名论文,组织2-3篇优质论文;校级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基地每年为学报组织一定数量的稿件;学校出资支持的学术会议积极推荐优秀论文给学报。最后,他希望全体编委和编辑共同努力,把好学报的质量关,把我校学报工作这个学科建设的亮点擦得更亮,推动我校的学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柯勤飞充分肯定了学报所取得的成绩与学报人的敬业精神。她指出,办好学报不仅是编辑部的工作,也应是全校共同努力的目标。学报要抓住自身特点,着重网络化建设,重视培养和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学报编委应坚持责任意识,把握学报特色,为提高学报学术论文的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供稿:学报编辑部 作者:顾浩然 摄影: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