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网站!

打造品牌 推动学科建设 专家学者研讨学报战略发展

来源: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1-08-29浏览次数:522




    日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召开学报(哲社版)“名刊工程”战略发展专家研讨会。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校长张民选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学报(哲社版)主编黄刚教授和2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
    学报(哲社版)在近年来“名刊工程”不断推进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又获得显著的进步。据全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学报(哲社版)在2010-2011的CSSCI全国高校学报排名第16位。2010年,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高校学报全文转载量排名中名列第8位,在1100多家高校文科学报的转载率总排名中位列第13位,经过专家评审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同意,首次荣获“全国高校30佳社科期刊”称号。学报不仅承担着打造上海师大人文社科学术品牌的重任,而且正在日益成为反映当代国内外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面对新的竞争形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开拓创新,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议题。
    陆建非主持会议。他指出:学报编辑部把“岗位意识”、“学术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五个意识”,作为搞好学报,打造精品刊物的座右铭,以高度的责任心、集体的智慧和充满激情的执着与投入,屡创佳绩,在提高学报影响的同时,也提升了上海师范大学的声誉。在推进“名刊工程”建设时,要有大思路、大格局和整体设计,学校各学校、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应当采取多种创新举措,拓展国际学术视野,重视扶持新兴与应用学科,促进学术刊物和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关注和发表中青年学者的优秀成果,充分鼓励海内外著名学者优质稿件的发表,进一步发挥学报(哲社版)在我校文科建设中重要作用,扩展其在国内外的学术辐射力。
    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报(哲社版)执行主编王正平教授汇报了2010年以来学报(哲社版)在领导重视、专家支持、各界朋友的帮助和全体编辑的努力下所取得的工作进展。针对学报当前所面临的激烈竞争格局,提出了应对新挑战的基本思路:要自始至终抱着敬畏学术的态度,兢兢业业地继续狠抓学术质量,进一步抓好专家系统和编辑队伍的建设。注重和吸收具有创新价值的稿件,积极拓展校内外优秀稿源,全面提高刊发论文的引用率和转摘率,加强编辑队伍学术意识的培养,与广大专家教授及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把学报打造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平台和学科建设的亮点。他建议,学校能把学报(哲社版)的“名刊工程”当作“学科建设的一个特区”来加以重视、支持和推动。
    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中就进一步提高学报(哲社版)的学术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为学报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如:提高选题栏目设置上的前瞻性,提高发现与挖掘学术信息的敏锐度;特色栏目的深入拓展与延续;优秀论文奖励机制的改进与完善;优化对于重大学术科研项目主持人的约稿工作;要从文化发展与学术持久角度去看待学报的学术影响等。许多专家都提出了本人以及各自在相关学科组织国内外优质稿件的具体计划与选题,纷纷表示要为学报(哲社版)的“名刊工程”建设做出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
    张民选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学报编审人员十年如一日所保持的坚韧踏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指出,学报(哲社版)多年的发展表明,地方的非“211”院校,只要不甘平庸,开拓进取,不懈努力,同样可以在一些方面做到第一流。办出精品学报,要有战略的规划与战术的考虑,最重要的是打造高效的专家系统和过硬的编辑队伍。学报要在重视人文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也重视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进一步引领和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校和各部处应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报发展,共同提高,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办好学报很不容易,但压力与活力并存,只要坚持创新,锐意进取,举措得当,我校的学报建设一定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作者: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