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网站!

周鸿刚:办好学报自然科学版,推动我校理工科学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召开编委暨专家研讨会

来源: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09-03-25浏览次数:543


周鸿刚:办好学报自然科学版,推动我校理工科学科建设

{enter newline}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召开编委暨专家研讨会

{enter newline}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暨专家研讨会于2009320举行。会议由副校长、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和兴主持,校党委书记、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周鸿刚发表重要讲话。副校长、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丛玉豪、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郭本瑜教授、全体编委及理工科学院院长等专家出席会议。

{enter newline}

学报编辑部主任王正平教授简要汇报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工作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在校党委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专教授大力支持和全体编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国内外科技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所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均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用报告》2008年版统计,《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的影响因子为0.300;总被引频次2007年为278,均达到创刊以来的新高点。学报自然科学版在持续被评为“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的基础上,2008年再一次进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enter newline}

在研讨会上,周鸿刚书记首先真诚地感谢多年来各位编委、专家对学报工作的大力支持,为学报质量的提高奉献自己的智慧,充分肯定学报编辑人员这几年以来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学报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强调指出:第一,要进一步确实把学报建设纳入我校的学科建设整体规划,用一盘棋的思路打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的学术品牌;第二,面对学术刊物的竞争,学校的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学报编辑部要积极研究具体的措施和办法,鼓励校内外的好稿在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特别要关注发表著名专家和优秀中青年学者的优秀成果;第三,要充分发挥每个专家、编委的组稿、约稿、投稿的积极性,要有新思路、新举措;第四,学报编审工作要倡导学报的优良学术风气,坚持良好的学术规范,严格“三审三校”制度。同时,学校要根据学报事业的发展,合理增加学报发展的投入,鼓励学报专业编辑人员爱岗敬业,岗位成才。

{enter newline}

会上,各位编委、专家对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质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意见及建议,如:积极向校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约稿,争取高质量、高水平的好稿;充分发挥编辑自身的作用,加强与学科带头人、主持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新引进的专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的联系,积极约稿、组稿;适当增加综述性文章,提高学报引用率;学校资助的理工科学科建设项目,要有学术论文在学报上发表,制定新的政策和奖励吸引好稿投到学报,提高引用率。全体与会编委及专家均表示将继续全力支持学报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内涵而多做实事。

{enter newline}

丛玉豪副校长在发言中指出:学报(自然科学版)要办好,质量是关键,提高论文水平要吸引高质量的好稿。要从学校层面上鼓励教授博士支持自己的学报;要充分发挥审稿专家及编委的作用,把好论文的质量关,提高学报质量;要提高编辑自身学术水平,密切关注热点研究领域、学术会议的前沿动态,以提高编辑工作的学术敏感性。

{enter newline}

李和兴副校长要求大家认真研究、落实周书记提出各项要求,一定要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抓好学报工作。对于各位编委专教授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尽快研究部署并付诸实施。他认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报在学术界及校内外的影响力得到更快地提升。建议推出“特约审稿人”制度,邀请中青年学术骨干、博士等专家参与审稿,组稿,写稿。要发挥校内外专家的积极作用,力争使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质量更上一层楼,切切实实把学报打造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为我校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enter newline}

                                              (郁  慧)

{enter newline}

 

{enter new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