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网站!

陆建非、张民选强调学校要从整体发展的思路支持学报建设

来源: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2-09-03浏览次数:923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召开学报(哲社版)暑期专家研讨会。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校长张民选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学报(哲社版)主编黄刚教授和25位长期热心为学报写稿、组稿的专家教授出席会议。会议由黄刚主持。

    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报(哲社版)执行主编王正平教授汇报了近年来学报(哲社版)在领导高度重视、专家大力支持、友人真心帮助和全体编辑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显著工作进展。2012年,学报(哲社版)连续第4次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在2012-2013年度的CSSCI来源期刊中排名全国高校学报第12位。2011年12月,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学报(哲社版)的期刊影响因子(JIF)为1.223,在全国673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9位。学报(哲社版)已经连续第3次进入每4年评比一次的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据2012年最新颁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表明,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学报(哲社版)在收录的121家期刊中位列全国第22位。在最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全国高校学报排名中,学报(哲社版)排名全国第12位。

    在这种可喜的形势下,学报如何在当前所面临的激烈学术竞争格局中进一步开拓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刊物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王正平建议,应该坚持学术刊物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积极发挥学报(哲社版)在全校文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学校能在优秀论文发表吸引与奖励机制、编辑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重要方面进一步支持学报发展。

    与会的专家教授就会议议题纷纷展开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就学报(哲社版)如何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如:优秀论文奖励机制的改进;组稿与审稿奖励机制的完善;学报人才队伍的打造;特色栏目的深入拓展与延续;新学科和学术新人的培育等。许多专家都提出了本人以及各自在相关学科组织国内外优质稿件的具体计划与选题,纷纷表示要继续为学报(哲社版)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张民选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学报取得的成绩和全体人员十几年如一日的学报精神。他首先感谢学报编辑部的所有编审人员,是他们敬业、出色的工作才有了学报的今天;感谢学报编辑部的负责同志,多年的辛勤奉献以及卓越的办刊理念,才能把刊物办好;感谢学校所有的专家,为学报发展乃至学校的学科发展都做出了很大智力贡献。他认为学报的成功离不开学报的精神,包括爱岗敬业、爱刊如子的精神;不甘落后、执着追求的精神;专业的精神以及打造良好团队的精神。在谈到未来学报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时,他重点指出,除了要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光大学报的精神,更要在学校全局的高度办好学报,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支持学报,把学报发展纳入学校内涵建设,使学报真正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一面旗帜。

    陆建非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报的内涵建设是学校发展非常重要的下一步工作。学报在全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校重要的学术门窗,是重要的学术交流名片,是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展示平台,更是引领全校学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要从全校整体发展思路大力支持学报建设。他高度赞扬学报取得的进步,认为学报所坚持的“岗位意识”、“学术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五个意识”,是学报精神的凝练。在学报人的身上,体现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面对复杂的当代形势,以内心的淡定与平和、以对真知和真理的追求与执着来承担起学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未来的学报应进一步实现三个功能:传播、引领、共享科学研究成果的功能;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社会发展力的功能;培养人才的功能。要进一步制定学报发展战略,要有大思路、大格局和整体设计,要有学校战略的规划与战术的考虑,要采取重视编辑人才建设、增加投入等多种举措,支持办出精品学报,在提高学报影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上海师范大学的学术声誉。


(供稿、摄影:学报编辑部 作者: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