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网站!

学报召开“瞩目的成绩与当下的责任”研讨会

来源: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2-04-06浏览次数:678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自新世纪以来,学报已经走过12个年头。这12年风雨兼程,道路崎岖。这12年荣辱与共,艰难攀登。学报人承继着前辈的使命与光荣,也谱写了今天的责任与业绩。

在这新世纪的12年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在学术困境中奋起,狠抓质量,现在已经进入全国学术期刊一流行列,不仅连续4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更在2012年“CSSCI来源期刊”最新的全国高校学报中排名第12,在去年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国高校学报转载量排名第8,在师范类院校中位列全国第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甘平庸,扎实进取,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继荣获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之后,又荣获全国高师学报系统十佳学报。《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勇于创新,关注实践,不仅论文转载率、引用率明显提升,还建立起一支包括全国和上海著名中小学校长和重点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专家在内的一流专家系统,成为中小学教师交流、架通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桥梁。

为了回首与追寻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开展名刊工程建设的一个个脚印,展望与思考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拿出新的姿态开创新的局面,学报编辑部近日召开瞩目的成绩与当下的责任研讨会,总结学报改革发展至今的经验教训,探讨学报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确立学报每一位编审人员的个人当下责任。

学报编辑部主任王正平教授在总结12年以来的经验时说,学报在忍辱负重中起步,不甘平庸,直面困境,自强不息。在这新世纪的12年里,学报的面貌焕然一新,离不开学校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校内外广大专家的知识创造和智慧结晶,离不开学界友人的无私帮助和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学报前辈和同仁的踏实工作和一直以来的几个坚持不懈。

首先,坚持五个意识,把发展学报作为硬道理,不断拓展事业的纵深度。“五个意识”如今已经深深扎根于学报人的心里。岗位意识学术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学报人积极开拓进取的内驱动力,是学报事业不断前进发展、不断自我超越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其次,坚持以学术为本,恪守自己的学术使命。学报是学术刊物,学报编辑部是教学科研机构,学报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就要求学报人崇奉“学术自由、学术公正、学术良心、学术创新”,以学术为本、以学科为用,不断提高稿件编审能力和自身学术能力。学报因此推出许多举措,如定期开展学术信息和动态交流会,开设学术讲座,加强学术交流,成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已经结集出版了多本论文集等。

第三,坚持把人当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学报已经建设起了一支高素质的编审人才队伍,提出“以敬业的心工作,以感恩的心生活”,坚持“让好人活的好一点”的管理伦理信念,打造“各美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荣”的“和美团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改善编辑人员的物质条件。

第四,坚持公平公正,规范管理,努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学报领导班子坚持“公开、民主、公正、规范”的原则,重大事情由集体讨论决定。奖惩分明,制度细化,奖励先进,肯定贡献。一个风气正、人心齐、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正在学报形成。

最后,坚持领导以身作则、以身垂范,努力建设一个德才兼备、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核心。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学术竞争,学报的领导核心一直坚持积极为推动学报可持续发展确立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机制,不仅采取多种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学报“质量工程”的建设,同时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导,切实地改善学报人的民生。

在研讨会上,学报的每个编审人员也踊跃发言,结合各自情况谈了自身的体会。

编辑部副主任、自然科学版编辑室主任冯珍珍编审总结了这几年学报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赞扬了学报团队的敬业精神,对未来自然科学版的事业开拓和具体编辑工作谈了看法。来到学报工作十多年的哲社版编辑室主任吴澄副编审、吴晓明编审、办公室的江闻颖老师和邵闻霞老师生动地描绘了学报这十几年来发生的巨变,真实抒发了自己作为学报一员亲历这十几年的改革并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而产生的情怀。学报哲学版的苏建军副编审、申浩副编审和陈吉编辑分别具体谈了哲社版的未来发展和个人如何进一步去约好稿,切实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编辑室副主任孙珏编辑、陆海旸编辑感谢学报给自己的切实关爱,明确了在刊物的成长与转型之中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自然科学版的顾浩然编辑、郁慧编辑具体阐发了在打拼事业过程中所应具有的“不放弃”精神,表示应该以五个意识作为职业内在精神,敬业乐业,多讲奉献,打造学报自然版充满希望的未来。

学报全体同仁一致表示,学报人在携手共同度过的岁月中,同唱着学报改革进取这一首激越向上的歌。今天,面对激烈的学术竞争,要继续努力,戒骄戒躁,积极进取,不能稍懈,争取创造学报新的业绩。要继续把学报打造成大学的学术窗口学术桥梁学术园地学术品牌作为学报人的神圣职责。面对学报发展事业,每个学报人都要做一个创造着平凡事业光辉的真心英雄!

 

(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