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网站!

2004年第2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简介

来源: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04-03-31浏览次数:421


2004年第2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简介  
{enter newline}

 

{enter newline}

    
政治学研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

{enter newline}

何云峰、马凯的论文《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错位。这种错位主要表现为,一是背离了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的基本特征,为个人或小集体谋取经济利益,实际上变成了经济组织;二是过多参与政治,或者因政治需要而建立,被当成了政治组织。第二,与政府组织的界限不明确,导致政社不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成熟度总起来说比较差,还不能完全摆脱对政府行政机关的依附,{single mark}官办{single mark}色彩太浓,许多属于公民社会范畴的事情都发生了错位,被纳入政治生活范围了。尤其是,有些公民社会的活动仍然被政府及其派生机构所动员、管辖或牵制。第三,管理法制化程度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完整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文本,有关的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实际上都称不上是完整的非政府组织法。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我们目前则缺乏这方面的配套法规。第四,公民基础薄弱。非国营企事业单位员工甚至完全远离公民社会的公益事务。农村社区在团委和村民委员会工作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甚至根本不存在公民社会的影子,非政府组织在那里成了空白。第五,内部管理水平极端低下。目前,我国实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非政府组织有许多是名存实亡的。第六,国际化程度不高。

{enter newline}

政治学研究: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评价指标

{enter newline}

姚小远撰文《论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探讨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问题。文章认为,具体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领导从事参政实践,是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并且,提出了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具体评价指标。文章认为,对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评价需要有{single mark}软{single mark}和{single mark}硬{single mark}两方面的标准。所谓{single mark}硬{single mark}标准主要是从任职人数、比例等方面来评价,而{single mark}软{single mark}标准则更多地是从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总体表现,尤其是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宏观角度来评价。从长期的标准来看,民主党派的参政应是它的基本职能之一,要始终不愈地坚持。从稳定的标准来看,民主党派的参政应是它的组织行为,要提高参政的组织化水平。从实践的标准来看,民主党派参加政府担任实职领导职务是重要的参政议政活动,应看作为一个{single mark}硬性{single mark}标准。作为民主党派参政的{single mark}政{single mark}是有多方面内涵的,但作为参政党,要强化参与政治的功能,参与政府是很重要的工作,这应看作是检验各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参与政府担任实职领导职务有很强的实践性,又有很强的政治、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它与参与{single mark}两会{single mark}强调代表性不同,可看作是民主党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enter newline}

跨学科研究:文化资本积累的特征

{enter newline}

2004年第2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的{single mark}跨学科研究{single mark}发表两篇文章。
《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探微》(姚俭建、岑文忠)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化资本的积累起了基础性作用。文章从市场、权力和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对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进行分析,廓清文化资本积累自身的内在逻辑,探求文化资本积累的有效路径,以求得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本的积累具有不同于其他形式资本积累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其一,文化资本积累的独特主体性特征。其二,文化资本积累的持续过程性特征。其三,文化资本积累的潜在风险性特征。
《科技价值的迷失与社会发展的误区》(贺善侃)科技价值的迷失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误。科技价值的迷失包括环境价值的迷失、价值利益的迷失以及科技应用价值的迷失。环境价值的迷失导致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价值利益的迷失导致畸形的社会发展观;科技应用价值的迷失导致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忧患。重视环境价值,确立综合、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正确处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我们面对科技价值迷失的正确态度。

{enter newline}

经济学研究: 美国邮政政企转换的启示

{enter newline}

傅红春的这篇文章探讨美国邮政的政企转换,由此提出,对于中国的改革特别是对于中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启发几点:
第一,全资的国有企业(美国邮政就是全资国有),还是有生存空间的,美国如此,中国更如此。国有企业也可以是国营企业(美国邮政就是国家经营),但这种国营不是我们原来意义上的国营,一没有垄断地位,二没有衙门地位。原来意义的国营,是国家(政府)直接经营;现在意义的国营,是国家(政府)委托经营。
第二,美国邮政,是从一个政府部门转换为一个国有企业,类似地,我们也搞了许多的政企分离和政企转换。这种转换,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更重要的,是作为国有企业,再如何改革?这就非常的困难了。国有企业是不是一定要改成非国有企业,美国邮政的例子并没有给我们一个肯定的和完美的答案。
第三,美国的市场经济如此发达,企业的外部环境,比如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也比较健全,美国邮政服务公司的扭亏为盈还是这么艰难。这表明,国有企业的改革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enter newline}

法学研究:我国法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enter newline}

孙育玮教授在《中国法哲学的现实思考》一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法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最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是:{single mark}哲理不足,品位不高和指导力不强{single mark}。而其中,我认为,{single mark}哲理不足{single mark}又是导致{single mark}品位不高{single mark}和{single mark}指导力不强{single mark}的关键之所在。下这样的判断和结论时,特别需要指明的一点是,我们这里所称的{single mark}哲理{single mark}是真正具有学术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single mark}哲理{single mark},是真正具有时代性和真理性的{single mark}哲理{single mark},而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称的{single mark}纯粹抽象的思辩{single mark}。因为,如果是指后者,我们未必缺少;而如果指前者,我们实在是相当的{single mark}不足{single mark}。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为:1.注释化方法占据主导;2.泛政治化倾向明显存在;3.非理性化倾向仍然较重;4.浅层次研究状况尚未改变;5.对部门法学的指导明显滞后
同期学报上,还发表了石文龙的《{single mark}人{single mark}与法之关系的法哲学思考》。{single mark}人{single mark}是法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传统的中国法律在价值取向上重权力、轻权利;重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轻个人利益,造成现实的中国法制重{single mark}物{single mark}不重{single mark}人{single mark},事实上,不仅仅文学艺术在塑造着人,法律也以其特殊的方式塑造与培养着人。法的历史就是不断对{single mark}人{single mark}的设计、塑造与培育的历史。法学关于人的主要课题可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法律人是法学的研究切片与假设,法律人具有其独特魅力与价值,也有其缺陷需要弥补。从现实的人到现代化的人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反映了从当前到未来社会的一段漫长的过程,与此相应,法学研究目标按其实现程度可分为现实目标和终结目标。

{enter newline}

旅游文化研究:中国旅游文化新论

{enter newline}

本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还发表两篇关于中国旅游文化新论。

{enter newline}

许宗元《儒道佛与中国旅游文化》认为: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多为儒道佛思想文化载体。中国旅游文化对儒道佛思想文化的传承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黄筱焯、范能船《旅游地居民--特殊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居民是构成旅游地人文景观的主要因素,古往今来的各种历史遗迹或现代景观都是在旅游地居民特有的文化中形成的。从这一角度解释,可以认为旅游地居民也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居民对于旅游业的态度更是影响到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发展旅游业,有必要研究旅游地的居民。

{enter newline}

古典文学研究:中国第一部古小说是《燕丹子》

{enter newline}

我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历来多有争议。本期的周楞伽《中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中,作者认为我国小说的起源早于汉代,其演变经历了一个受各种文体相互影响的过程。作者认为,现在提到古小说,几乎无不称汉魏六朝,其实小说并不始于汉,早在先秦就有了。《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有一半以上属于周代,班固虽说是依托,其书也都已亡佚,但可信其作者必为汉以前人。战国时代是我国学术的黄金时代,也是小说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九流鳞萃,各逞其说,奇诡可喜,是产生小说的温床。暴秦烈火,不及诸子,所以许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能保留到今天。汉代实际上校录多于创作,所以小说并非起自汉魏。不过以说部形式出现毕竟始于汉,而魏晋六朝更是小说风起云涌的时代,称古小说为汉魏六朝小说,亦无不可。
更加重要的是,文章提出了{single mark}第一部古小说是《燕丹子》{single mark}的判断。如果说第一部笔记小说是《战国策》,那么第一部古小说应该是《燕丹子》。这篇小说写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逃归,欲报秦仇,问计于太傅曲武,曲武荐田光,田光荐荆轲,荆轲因太子丹不忍出卖樊於期,遂私见樊,求得其首,并燕督亢地图入秦,刺秦王不中被杀事,语言生动,描写细腻,人物性格神情,跃然纸上,布局结构,层次井然,前后情节一气呵成,较唐人传奇有过之无不及,汉以前会有这样的作品,实足令人惊奇,因此有人怀疑它是后人割裂诸书杂缀而成。但刘向校录的《战国策》中,《史记·燕世家》和《刺客列传》中,都有和这篇作品相同的记载,而远不如其详。其中太子丹与曲武书及曲武答书,乌白头马生角,及秦王乞听琴声而死,琴声授秦王抵御之计,荆轲不解音,秦王遂从琴声所教,拔剑掣裳,超屏风而走,这些都为《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所无,也未见于任何书中,《战国策》所写同于《史记》,均远较这篇作品为逊色。这篇古小说能因《永乐大典》的迻录而保存,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enter newline}

现当代文学研究:王纪人:上海本土作家不会炒作自己

{enter newline}

对于现代上海文学的创作地位,近来文坛颇有置疑。王纪人教授在2004年第2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上,发表文章,对此作了独到的阐述。在这篇题为《上海文学地图之历史变迁》的论文中,作者勾勒上海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之间的历史的、动态的关系,并以此检讨上海目前的文学创作。对于上海作家何以不如外省市的一些作家动静那么大,作者有自己的见解:{single mark}上海本土作家大多不会自己炒作自己。{single mark}
王纪人说,上海本土作家比较矜持,有点洁身自好,就像住在老公寓里的绅士淑女一样,一生都是安安静静的,不会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或者可以比作夹弄里的名厨,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以他们不好意思勾结评论家为自己叫卖,市场意识是比较缺乏的。上海本土作家比较注重游戏规则,没有匪气,不大会做出格的事,这当然有利于安定团结,但其实为人需谨慎,为文且需放荡。因为循规蹈矩惯了,创作上也形成了驾轻就熟的习惯模式,不想再伤筋动骨瞎折腾了,这几年艺术上的创新、题材的拓宽、意识的前卫,就相对少了些,而前几年还有点,如陈村的《鲜花和》。其实这种状况也与上海血统作家的身体体验、感知图式和生命指向大有关系。{single mark}

{enter newline}

现当代文学研究:混乱的现当代文学史写作:154部/100年

{enter newline}

题为《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的思考--从赵树理说起》(杨蕾)的文章,以赵树理为个案,勾勒了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历程,对各种文学史观作出了自己的评价。文章认为,对赵树理文学地位的诸种评价并不是后人对历史随心所欲的指指点点,它们反映了每个时期人们的视野、兴趣以及价值取向,每一种观点都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它也许超越了赵树理的作品本身,但对文学的发展仍是有益的。文章指出一个特殊的现象: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显得很混乱--短短100年的历史竟然有154部文学史(这还只是1995年的统计)。这既说明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强大,也说明现当代文学史是个多么富有争议性的领域。有时候我们急于想赋予就近的事件以历史感,其实反映出来的还是鲜活的现代感,所以,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容易随社会思潮、文学观念的转变而转变。

{enter newline}

文化学研究:{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并非同一概念

{enter newline}

丁鼎、薛立芳《试论{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的区别》提出新论:{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并非同一概念。古人往往将纬书称为{single mark}谶纬{single mark},或单称{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于是后世人们也多将{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认为{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名异实同。文章对{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认为{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同中有异,并非同一概念。首先,{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在{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产生之前就早已出现和流传了。而一些古代产生和流传的谶言并未被吸纳进纬书系统,因而不能称为{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其次,不仅{single mark}谶纬{single mark}、{single mark}纬书{single mark}产生之前出现的一些谶语不能称为{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而且{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合流形成{single mark}谶纬{single mark}思潮的两汉时期,也有一些谶语不能称为{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或{single mark}谶纬{single mark}。
{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与{single mark}纬{single mark}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两者无论在属性、内容上,还是在产生、流传的时间上都有区别,亦即两者是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两者产生、流传的时代不同。从内涵上看,两者与儒家经义的关系不同、内容不同。{single mark}谶{single mark}这一名称实际上包含着如下两个义项,亦即代表着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区别,同中有异,并不是同一概念。

{enter newline}

历史学研究:康有为文化观蠡测

{enter newline}

马洪林教授发表的康有为研究新作《康有为文化观蠡测》认为:康有为的文化观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过渡文化形态,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河。康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吸纳外国优秀文化的先行者,他在向西方寻找文化真理时并未丧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他构建的中外兼容的文化思想体系,犹如流淌的河、博大的海。通过解读他的文章理论、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可以小见大,在文化学上有{single mark}以蠡测海{single mark}的意义。

{enter newline}

(吴晓明)

{enter newline}